希格斯深渊

【喻王喻·群星闪耀时·番外二】关于他们的七件小事。+Fin+

乐坛 -> 古典音乐专区 -> 综合讨论区 -> 【茶话】关于他们的七件小事。


发信人:HengAI(AI_ver1.09),信区:ClassicalGeneral

标题:【茶话】关于他们的七件小事。

发信站:乐坛(Sun Apr 29 19:11:00 2018),站内



暴露我迷妹本质的时候又到了。这次和大家分享几个那些音乐家之间的小故事,当然主要还是围绕那三位我最爱的大师的。每次看到他们的事情都很羡慕啊。



x. 


首都音乐学院109周年校庆,毕业生们和以往一样,纷纷返校参加庆典活动,也包括喻文州。他那时候二十九岁。

那年的庆典音乐会节目很有意思,每个节目都由同一届的毕业生呈现。喻文州那一届出了两个节目,其中一个就是由黄少天、方明华、张新杰、郑轩和楚云秀一起演奏的一首钢琴与弦乐四重奏,当然,作曲是喻文州。

黄少当天在自己的微博里发了不少张照片,从那些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参加了当年的校庆活动的人里有不少并非首都音乐学院毕业的著名音乐人,比如大提琴演奏家周泽楷,比如钢琴演奏家唐柔,比如指挥家吴雪峰,又比如王杰希。

如果仔细看相关的微博和其他报道的话,这次音乐学院的校庆演出里有两个细节很有意思。

第一,在黄少当天发出来的若干张不同地点和活动的照片里,喻文州和王杰希两个人始终在一起。甚至是在一张疑似是喻文州他们的节目的合影中(五个演奏者和作曲家都在照片里),王杰希也出现了。可以感觉到,在这个时候,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已经比较亲密,因此,次年王杰希的京都音乐会上两个人共同完成安可,应该也算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同年六月的时候,张新杰和楚云秀透露出了已经结婚的消息,两个人在采访里说是在四月底正式完成了登记。不过从微博来看,在音乐学院校庆之前,楚云秀一直在欧洲演出,之后则又很快飞往美国。因此,合理猜想,楚云秀和张新杰应该是在校庆演出前后两天登记结婚的。也因此,在黄少的和秀秀自己微博上发出来的照片里,秀秀和张新杰始终是形影不离的。



x.


老叶偶尔会写曲子赠人,比如我们都很喜欢的那首送给王杰希和喻文州的钢琴和小提琴二重奏。

二重奏发表的时候叶修44岁,已经是备受喜爱的知名指挥家,或许也是因为这个身份,他的这首曲子发得很随意,没有任何宣传,甚至微博都没有发一条。那一年老王34岁,和老叶已经一起进行过诸多合作了,而喻文州则是33岁,刚刚写完他的降B大调第三交响曲《悲剧的诞生》。小曲子发表的时候叶修并未为之命名,因此直至现在,它也仅仅有作品编号,被更普遍地称为“送给喻&王二人的二重奏”。

那首曲子写得很诙谐欢快,小提琴细腻明亮,钢琴清丽柔和,非要说的话,它的结构和编曲都显得不那么讲究,甚至旋律都充满了非常不像叶修本人风格的缱绻黏腻的气质。从艺术成就上来看,它当然从来都不是个好作品(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叶修并未宣传它的原因之一),感觉更像是作者本人和朋友之间玩笑的产物,还必须是那种关系相当好的朋友。

喻文州和王杰希之于叶修,大概正是这样的关系。

一直都有不少人疑问为什么送给王杰希和喻文州的二重奏是钢琴和小提琴,而非钢琴和大提琴,毕竟喻文州本人是大提琴演奏家,就算是各种乐器都有涉猎,小提琴的演奏水平大抵也只是一般而已。大概是叶修本人并不怎么参加公众节目或者采访的缘故,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过正主的回应,但是在《爱乐》的王杰希专刊中有一篇文章里写,喻文州曾在一次采访里提起过,当初作品刚刚写成的时候,叶修和黄少天一起录了一版demo,并将demo和曲谱一同寄给了喻文州和王杰希两个人。

如果用别有用心的眼神去挖掘一下黄少天的博客和外网的社交平台,我们可以发现,那首曲子正式发表的三年前,黄少在一条微博里放了一张他自己的琴房的照片,并且配有两句语焉不详的文字:“这样合奏太快乐了!收到礼物的时候你们必须喜欢它!”那段时间黄少天正在为他即将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合作做准备,大家理所当然地以为这是在为之后推出的门德尔松小协的专辑打广告,但是仔细看一下会发现,那条微博下面喻文州、王杰希和叶修都点了赞,鲜少在微博互动的老王还在五天之后错峰留了言:他艾特了一下叶修,不嫌事儿大地评论:“弹得不错,写得一般。”

这明显已经不是在评论黄少尚未出世的专辑了。



x.


喻文州送给黄少天的那首小提琴奏鸣曲,写于他们20岁的时候。

其实在那首曲子的原稿题目的位置,有一行很小的字:于喧嚣中,于静寂中。后来出版的时候,这几个字被去掉了。当然,这并非什么重要的事情,毕竟,即使是黄少天对它颇有青睐,但是相对于作曲家其他大型的作品而言,这首早期的小奏鸣曲并未得到过多的关注,以至于后来有人问喻文州那八个字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本人愣了几秒,然后才露出了一个相当愉快的笑容。

“……那个啊,”喻文州说,“你们看一次少天伴宴就知道了。”

当然这种机会我们肯定是不可能得到的了,不过《音乐之声》节目的这段采访现在还可以看得到。因为音乐学院的学生演出薪酬较为低廉,质量又颇为可观,学生们时不时会接到给正式场合的宴会伴奏的邀请,一般简称为“伴宴”。伴宴属于私活,也因为不太需要费力气却又来钱,这种活儿相当受学生们的欢迎。作为宴会这种社交活动的背景板,几个人准备几首简单轻快小曲子,合奏和独奏交替着来,听众大概率不懂,懂也不会那么讲究,确实不需要专业的学生太认真地对待。黄少天形象好水平高,加之和郑轩卢瀚文几个人是固定的合奏搭档,向他递出的邀请就格外多,根据喻文州的说法,黄少天甚至还可以把一些他不想去的伴宴机会转手介绍给其他同学,一举两得,大家都快乐。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选择随意挑几首难度不大的曲目糊弄过去,但是黄少在场的话,伴宴的节目里都是有他的小独奏的(这个在某个采访里得到了郑轩和卢瀚文的证实,不过我现在找不到了)。据说他会在下面像准备专场演出一样准备这个小独奏,等到宴会开始,纵使周围忙于社交的人们完全无暇顾及作为背景音乐而存在的这群学生,黄少依然会挺拔地立在属于他们的角落里,专注而旁若无人地把他的演奏完整地完成。

我斗胆猜想,这或许是最初喻文州想要写下这首曲子、写下那八个字的时候,他脑海中的情景吧。



x.


查一下叶修在芝加哥交响乐团做驻团指挥的那五年里乐团的演出安排手册可以发现,王杰希在其中总共参与了三次,分别是在第一年春天(肖斯塔科维奇F大调第2号钢琴协奏曲)、第二年春天(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2钢琴协奏曲)、和第四年冬天(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3钢琴协奏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杰希本人表示过喜欢俄国作曲家的作品,叶修给他安排的曲子全都来自那一片土地。

老叶和老王之间的合作是从后者15岁的时候就开始的,也因此,王杰希做客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出也并不是奇怪。如果认真翻翻,还能找到他们两个人在普罗科菲耶夫那场演出之后的合影,其中苏沐橙也在场——照片是小提琴演奏家发的,比对一下她当年的一些日程,那段时间沐沐在波士顿有演出,大概是演出之后飞抵芝加哥,和叶修王杰希见了面。

顺着这个思路摸索一下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在两年之后的1月,喻文州曾经在北美的巴哈伊神庙面前拍了一张照片,白色的建筑在雪景和灯光中显得庄严而美丽。巴哈伊神庙坐落在芝加哥,而1月,正是王杰希和芝加哥乐团合作那场拉三的演出时间。

我们知道那几年是喻文州开始创作钢琴和提琴重奏作品的时期,而在这个1月半年之后的暑期,“人海”和电影《云山》一起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其实没有任何明确的痕迹证明王杰希和喻文州在此期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不知道喻文州在那个1月是不是出现在了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厅里,不知道他写作大提琴和钢琴协奏曲的过程中有没有王杰希的一点贡献,但是作为粉丝,我还是执着地相信,或许那个白雪皑皑的寒冷冬季里,有一些不为我们所知晓的温暖故事。

……毕竟在之后那次晚会彩排视频里,他们二位的对奏实在是太熟练了,怎么可能之前毫无磨合呢。


顺便一提,喻文州也对俄国的作曲家颇有好感,他自己的一些创作中也能看到些许致敬向的痕迹。以及,冬季的芝加哥真的很冷。



x.


楚云秀一直是钢琴界女神级别的人物,因为她高超的技巧、严谨的态度、极具亲和力的性格、以及气质和容貌。虽然一些人认为她的钢琴水平比起来王杰希还是略低一筹,但是她无疑是第一阶梯的国际级钢琴演奏家,在一些作品中,她的演奏版本的受欢迎程度和专业人员给出的评价是要超过王杰希的版本的。

粉丝们基本都看得出来,即使在当时喻文州的钢协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楚云秀对那三首曲子的喜爱是非常明显的:她自己在节目中明确表达过这种欣赏,虽然从未公开演奏过喻文州的第三钢协,但是她有若干次第一和第二钢协的音乐会视频录音。按照秀秀自己的说法,第三钢协的难度太大,不仅对钢琴演奏技巧要求很高,还对演奏家的体力有巨大的消耗,对乐团的压力也不小,因此,本着为了表演效果和演出质量负责的态度,音乐会很少选择这种类型的曲子做现场演奏。

当时那个年代的第三钢协的现场版本确实寥寥可数(即使是现在,那首曲子也算不上是广受乐团欢迎的选项),其中王杰希与莱比锡格万豪斯管弦乐团的那场无疑被认为是最杰出的,甚至时至今日也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一版。这场演出的现场录音质量非常好,各大视频网站基本也都能搜到,推荐大家去找来听一听。

楚云秀和喻文州在音乐学院的时候属于同届,虽然找不到在校时期两个人之间交情的证明(毕竟钢琴也不方便参与黄少他们的草坪音乐会),但是据说关系其实不错,比如后来秀秀在北京开专场音乐会,也专门送了票给喻文州(当然,也因为她选了一首作曲家的奏鸣曲),又比如“人海”官方版本的录制人选是喻文州点名的。

而楚云秀和王杰希的合作则更直接一些。两个人曾经合作过拉赫玛尼诺夫优美的双钢琴g小调第一组曲,也一起演奏过德彪西的白与黑——后者即是在楚云秀那次的北京专场上,王杰希那次作为受邀嘉宾出场,除了和秀秀完成了德彪西,最后他自己也客场奉献了一段莫扎特的奏鸣曲。

……于是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出,秀秀的那场音乐会,喻文州和王杰希都是在现场的。



x.


“悲剧的诞生”的首演,是叶修和国家交响乐团一起带来的。据说在喻文州的这部作品刚送到叶修手里的时候,魏琛正好路过北京和老叶吃饭,饭还没吃几口,这位前辈作曲家就被老叶撺掇回他家去看谱子了。两个人对着谱子讨论到大半夜,讨论饿了溜出去在犄角旮旯找了还没打烊的小店狼吞虎咽,结果第二天两人双双倒下,一起趴在床上愤怒地控诉食品安全问题。

这件事情在一篇对魏琛的采访里有记述。因为抱恙,魏琛缺席了原本受邀参与的音协的活动,叶修也不得不将他的日程推迟。对此喻文州表示了一定的歉意:据说他在次日迅速给叶修发来了一份判断是否食物中毒的手册,并诚挚地表示王杰希那日正在北京,如有需要可以送两位去医院一游。

后来王杰希说,那天的晚餐变成了他和老叶老魏三个人喝粥,吃得都很矜持。

大家都听闻过最早时候魏琛严厉批判喻文州的那首降E大调钢协,但是从后来的很多事情看,魏琛和喻文州的关系并不差。在已知的文字和视频记录里,魏琛表现出来的对“悲剧的诞生”这部作品的态度和看法与叶修基本一致,他们两位那一晚对作品本身进行了诸多探讨和争论,为后来的首演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按叶修的说法,首演的成功,魏琛在背后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不过,魏琛本人并未出席首演现场。传说喻文州也曾发出邀请,但是被回绝了:“我看了谱子就知道演出是什么效果,不凑热闹了。”虽然传言真假莫辨,但是也确实有点像是魏琛本人的作风。



x.


喻文州的最后一首交响曲“神话”,是在作曲家逝世后第二年的2月10日,由著名青年指挥家乔一帆指挥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据说作曲家在写完“神话”之后拿去给叶修看,并且颇为神秘地说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能为首演指挥的人选。又据说当时那位已经从一线退下不再指挥演出的叶指闻言笑了笑,说:“怎么,还需要我去请?难道人家记仇的么?”

喻文州心仪的人选确实就是乔一帆。乔一帆早些年师从王杰希学习钢琴,后来转投叶修门下,很快成为颇具个人风格也广受赞誉的华人指挥家。而叶修开玩笑说记仇,则也有些渊源。有传言说乔一帆转换师门除了自身兴趣和天赋的原因之外,也多少因为无法适应王杰希的培养模式,不过记仇绝不至于。王杰希一生中和乔一帆有数次精彩的合作,最受好评的当属乔一帆客座指挥华沙交响乐团时他们一起带来的那首鼎鼎大名的柴一,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段演出B站有录音效果绝佳的高热度视频,感兴趣的可以去听一听。

事实上最后去请乔一帆做“神话”的首演指挥的,也确实是王杰希。当年《Meet the Orchestra》杂志对这次演出的专访稿里写,王杰希自己带着总谱去找乔一帆,又和叶修一起与国家交响乐团谈成了合作(事实上,无论是乔指还是国家交响乐团,都立刻答应了首演的请求)。乐团和小乔指挥在这首交响曲上一起磨合了整整三个月之久,还请了数位民族乐器的职业乐手加入乐团排练,最终将喻文州原谱上所表述的所有元素和细节完整呈现了出来,在国家大剧院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堪称完美的听觉盛宴。

事实上,排练的三个月时间里,乐团和指挥多次邀请王杰希和叶修前来参观排练,给大家提提意见,一方面因为两位大师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两位都是喻文州生前的挚友,对作曲家本人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但是叶王两人都谢绝了邀请,在正式演出的当天才第一次出现在这首曲子的演奏现场。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这首作品的解读和演绎,完完全全地交付给了乔一帆和国家交响乐团的专业乐手们。



※ 来源:·乐坛 https://www.music.net·[FROM:59.66.145.*]



+Fin.+







[1] 我其实不知道交响乐团会不会有伴宴这种私活……按常理猜测一下感觉也是会有的(。)如果实际上没有的话请原谅我在胡扯吧(

[2] 所有关于乐坛BBS的内容,包括网址和ip,都是我瞎写的,不用去考据(。)我只是借用了水木社区的格式。



最后依然是,致敬,生日快乐。我爱你。

评论(8)
热度(114)
  1. 共1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